聚力备“心”课 共筑成长路——马院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组织开展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集体备课会

作者:曾媛媛来源: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3日点击数:

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,构建全员育心格局,马院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召开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集体备课会,马院副院长蒋强军、全体心理授课教师参加会议。会议围绕课程优化、教学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,为新学期“心育”课程高质量开展打牢基础。

锚定学情需求,明确教学方向

会议伊始,蒋强军在讲话中强调,心理健康教育需精准对接学情,“要让课程内容真正走进学生内心,解决实际困惑”。这一要求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定下基调,也成为全体授课教师的共识。

随后教研室主任曾媛媛针对本学期课程开设情况、课程内容、考核方式、教学形式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安排。

示范引领教学,打磨“心”课细节

备课会上,宋静娴、陈晓蔓两位老师针对专题一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》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。宋静娴以“心理学三大误区”破题,用“靠证据而非掐指一算”“读表情而非读心”等通俗表达澄清认知偏差,将心理学定义为“看懂自己、理解别人的工具箱”。她强调课程并非“治病”而是“加buff”,能帮学生练就抗压力、社交力、调节力三大核心能力。针对新生适应难题,她分享“情绪急救包”(4-7-8呼吸法、emo日记)、社交破冰话术等实用技巧,并详解学校心理咨询室预约方式,凸显课程实用性。陈晓蔓重点讲解了在专题一授课过程中,如何讲清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方法,并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强调科学进行心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。

共研教学智慧,凝聚育人共识

在研讨环节,蔡勇、吴寒、吴姗姗等教师围绕专题一授课策略展开热议。蔡勇分享了如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引导学生获得积极体验;吴寒指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开展因材施教,并在授课中引入一周心理健康提升计划,创新教学方法;吴姗姗结合一本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串联教学知识点,生动有趣。教师通过智慧共享、深度参与,实现了教学理念更新与育人实效提升的双重目标。参会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会议明确了教学方向,掌握了实用技巧,会后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实效,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的“暖心加油站”。未来,教研室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,常态化开展案例分享与方法研讨,提升教学质量,充分发挥‌集体备课会的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
(撰稿:曾媛媛; 一审:曾媛媛; 二审:蒋强军; 三审:葛成飞)

上一条:旅游健康学院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 聚焦学生管理与意识形态安全

下一条:经济贸易学院召开教学工作暨办学能力评估专题会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