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”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,11月19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教学活动。马院共青团合肥市委“青年讲师团”成员及部分思政课教师和49名学生一起来到桐城,感受六尺巷文化,传承“和文化”传统

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汪婷婷、陈慧和共青团合肥市委“青年讲师团”成员严瑞、文珂从不同的角度,分别为学生进行了现场授课,解读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,鉴往知来。
汪婷婷老师从六尺巷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出发,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,引导学生深刻理解“和”文化的深远影响,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建设新时代家风,保持和谐共处,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。
陈慧老师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,“和合共生”是国家之间的生存法则,共迎挑战,共同发展。她鼓励学生积极传播“和”文化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文化涵育青年学子家国情怀。
严瑞老师深刻剖析了“礼让”精神,阐述以和谐理念促进科技合作,让科技发展为和谐社会服务,倡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,争做新时代的文明使者,积极构建和谐社会。
文珂老师进一步拓展,结合自己从军经历,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,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守护和谐,涵育青年学子爱校爱家爱国情怀。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,学生们身临六尺巷,聆听老师们的生动讲解,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,纷纷表示此次 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形式新颖、内容丰富,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传承文化、建设国家中的责任与担当,收获颇丰。
六尺巷,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,因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“让墙诗”传颂数百年。巷子虽窄,道理却宽,它不仅是一条巷弄的名称、一段历史的记忆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“谦和礼让、知进退、和为贵”的生动写照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让学生走进历史古迹,触摸岁月痕迹,在行走中受教,在实践中感悟,在探究中升华。(撰稿:文珂;审核:葛成飞)